在工伤期间,人工工资的清算有明确的方式,具体如下:
1.停工留薪期工资:
支付主体: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
支付标准: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
例如,职工原来每月工资5000元,有500元餐补等福利,工伤期间这些待遇都不应改变。
期限规定: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12个月。
若伤情严重,像骨折后恢复不佳等,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超12个月。
2.伤残津贴:
一至六级伤残:若工伤致伤残且经鉴定为一至六级,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
七至十级伤残: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合同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用人单位要依法为职工参保,保障其权益。
二、工伤期间的护工费由谁承担
关于工伤期间护工费的承担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承担主体:一般由用人单位承担。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时,所在单位要负责安排护理。
2.费用支付情况:若用人单位未派人护理,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按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护理费。
护理费标准根据工伤职工的护理依赖程度确定,具体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护理依赖程度高的按50%支付,中度依赖按40%,轻度依赖按30%。
3.权益维护途径:要是用人单位不支付工伤职工在工伤期间的护工费,工伤职工可通过劳动仲裁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比如,准备好相关工伤认定材料、护理需求证明等,向劳动仲裁机构提出申请,由其依法裁决,确保自身应得的护工费得到合理支付。
三、工伤期间的工资应该由谁发工资
关于工伤期间工资发放问题,有以下相关规定:
1.工资发放主体:工伤期间的工资应由用人单位负责发放。
2.停工留薪期规定: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需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时,会有停工留薪期。
在此期间,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保持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一般来说,停工留薪期不超过12个月。
比如一些普通的工伤伤情,恢复时间较短,基本在这个期限内。
3.特殊情况延长:若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像一些重伤导致长期恢复困难的情况,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后,可以适当延长停工留薪期,但延长时间不得超过12个月。
4.评定伤残后待遇: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若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职工可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在探讨工伤期间的人工工资怎么清算这一问题时,我们了解到了基本的工资清算规则。然而,与之紧密相关的还有一些拓展问题。例如,工伤期间工资发放的时间周期是怎样规定的,是按月足额发放还是有其他安排。另外,若工伤职工的工资构成较为复杂,包含绩效、奖金等部分,又该如何进行准确清算。这些情况可能会让不少人感到困惑。倘若你在工伤期间的人工工资清算方面,以及上述提到的相关拓展问题上存在疑问,不要烦恼,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