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法院提起工伤诉讼必须要工伤认定吗
要知道,一般向法院提起工伤诉讼那可是得先把工伤认定这一步给走完哟。工伤认定,其实就是劳动行政部门凭借着法律赋予的权力,来对职工因为事故受伤(或者是患上职业病)到底算不算工伤,或者能不能视同工伤,做出一个定性的行政确认行为。
这工伤认定,那可是工伤索赔的一个必须先经过的程序。要是没经过工伤认定,就直接跑去法院起诉要工伤赔偿,法院通常都会因为没经过前置程序这个原因,不给受理。
工伤认定的作用可大,它能清清楚楚地确定伤害的性质到底是啥,还有责任到底该归谁,这就给后面的赔偿提供了超级重要的依据。只有等工伤认定的结论出来之后,如果在赔偿的事情上协商不拢了,这时候才可以通过劳动仲裁、诉讼之类的途径,来好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总之,工伤认定这一步可不能省,不然后面的路可就不好走。
二、提起工伤诉讼没有工伤认定就不能获赔
一般情况下,提起工伤诉讼没有工伤认定很难获赔。工伤认定是启动工伤保险待遇索赔的前提与基础。
从法律角度看,《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等应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工伤认定。只有经认定属于工伤,才可能享受相应工伤保险待遇。未经工伤认定,法院难以判定伤害是否因工作原因、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等符合工伤的情形。
不过存在特殊情况,例如已通过其他有效证据能充分证明属于工伤,且用人单位也认可的,法院有可能根据具体事实和证据判定赔偿。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为最大程度保障权益,建议先按法定程序完成工伤认定。
三、没有工伤认定就不能获工伤赔偿吗
一般情况下,没有进行工伤认定难以获得工伤赔偿。工伤认定是确定职工所受伤害是否属于工伤的法定程序,只有经认定为工伤,才能依据工伤保险相关规定享受工伤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提出的,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等可在1年内提出申请。
若未经工伤认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及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法院缺乏认定伤害为工伤的依据,无法支持赔偿诉求。不过,在特殊情况下,如已过工伤认定时效,职工可尝试通过民事侵权途径,要求用人单位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但法律程序和赔偿标准会有所不同。
当探讨向法院提起工伤诉讼必须要工伤认定吗这一问题时,我们还要知道,即便完成了工伤认定,后续还有一些关键要点。比如工伤认定后的劳动能力鉴定也极为重要,它关系到最终能获得的赔偿额度。而且,不同情形下的工伤赔偿项目和计算标准也十分复杂。倘若在工伤认定过程中遇到阻碍,或是对工伤认定之后的劳动能力鉴定、赔偿标准等方面存在疑问,不要烦恼。只需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凭借丰富经验,为你提供精准且详尽的解答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