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就一定能拿到钱么
1.仲裁只是解决争议的途径之一,虽裁决具法律效力,但拿到钱并非必然。
2.若对方有财产可执行仲裁裁决,经法院强制执行程序可获款项,若无财产或财产不足,执行就会遇困难,难以实际拿到钱。
3.仲裁裁决执行还可能受地域限制等因素影响,并非绝对能拿到钱。
4.所以在仲裁前,应充分评估对方偿债能力等因素,降低风险,仲裁并非拿到钱的绝对保障。
二、仲裁失败后还能通过法律途径要钱吗
仲裁失败后通常还能通过诉讼途径要钱,但要区分具体情况。
如果是劳动仲裁,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形下,如仲裁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等,可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之后当事人也可向法院起诉。
若是普通民商事仲裁,根据《仲裁法》,仲裁实行一裁终局。但如果存在仲裁程序违法等法定情形,当事人可在规定时间内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裁决,之后就原纠纷可向法院起诉要钱。不过若不存在撤销情形,一般不能再就同一纠纷向法院起诉。
三、仲裁未拿到钱可通过法律再维权吗
仲裁后未拿到钱,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进一步维权。若仲裁裁决已生效,对方不履行支付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当事人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申请时需准备仲裁裁决书、强制执行申请书等材料。法院受理后,会对被执行人财产进行查询、冻结、划拨等执行措施。若对方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还可能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情节严重的会追究刑事责任。但要注意申请执行的时效,一般为二年,从仲裁裁决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
当我们探讨仲裁就一定能拿到钱么这个问题时,其实存在多种情况。首先,仲裁结果虽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对方确实没有履行能力,那也可能面临拿不到钱的局面。其次,即使仲裁胜诉,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遇到各种阻碍,比如对方转移财产等。而且,若对仲裁程序、证据要求等方面把握不准,也可能影响最终的执行结果。你是否正面临仲裁后能否拿到钱的担忧呢?要是对仲裁后如何的顺利拿到钱、执行程序中的注意事项等还有疑问,别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