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情况可以被迫离职
员工在用人单位未按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报酬、未依法缴纳社保、规章制度违法损害权益、以欺诈胁迫等手段订立或变更合同等情形下被迫离职,可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用人单位有上述行为时,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比如工作环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这会对劳动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拖欠或克扣工资影响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不缴纳社保会使劳动者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权益受损;违法的规章制度可能无端侵害劳动者财产等权益;欺诈胁迫订立变更合同违背劳动者真实意愿。在这些情形下,法律赋予劳动者被迫离职并主张经济补偿金的权利,以保障其权益。如果您遇到类似情况,不确定是否符合主张经济补偿金的条件,建议您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哪些情况可以申请伤残赔偿金
在侵权行为导致伤残(如一般人身伤害侵权)、工伤导致伤残以及医疗损害导致伤残等情况下,受害人通常可以申请伤残赔偿金,申请时一般需先进行伤残鉴定,再向责任方或相关机构主张赔偿。
从法律层面来看,在侵权行为导致伤残的情形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相关规定,侵权人实施侵害他人身体行为并造成残疾的,应承担赔偿责任,伤残赔偿金是赔偿内容之一。对于工伤导致伤残的情况,《工伤保险条例》明确,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受伤且经鉴定构成伤残等级的,可享受相应工伤待遇,包括伤残赔偿金。在医疗损害导致伤残方面,根据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存在过错造成患者伤残的,要承担赔偿责任。
在实际生活中,伤残赔偿金的申请涉及诸多法律细节和复杂情况。如果您遇到此类问题,建议及时向专业律师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哪些情况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在劳动者主动辞职(按规定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存在过错(如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以及劳动合同期满但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条件续订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这几种常见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
首先,对于劳动者主动辞职,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劳动者提前一定期限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这是劳动者对自身劳动权利的自主处分,此时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其次,当劳动者存在过错,像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给单位造成重大损害、被追究刑事责任等,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是合理的,也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最后,在劳动合同期满时,若用人单位维持或提高条件续订而劳动者不同意,意味着终止劳动合同的责任在劳动者一方,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如果在实际生活中,你对用人单位是否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具体情况存在疑惑,建议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当探讨哪些情况可以被迫离职时,我们发现除了常见的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情形外,还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情况。例如,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这无疑严重侵犯了劳动者的权益,劳动者有权被迫离职。另外,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时,劳动者也可依法选择被迫离职。倘若你正面临类似状况,或对被迫离职的程序、补偿等问题存在疑问,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提供精准解答与有力帮助。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