赔偿金、补偿金相关的仲裁并非只有一次机会,存在不同情形和后续司法救济途径。
劳动争议仲裁有“一裁终局”与“非一裁终局”两种制度。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小额且标准明确,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案件,实行一裁终局,裁决书作出即生效。不过,若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裁决存在法定可撤销情形,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而对于非一裁终局的案件,当事人若不服仲裁裁决,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可见,在涉及赔偿金、补偿金相关仲裁时,一般不是只有一次仲裁机会。如果您在实际生活中遇到此类问题,不确定具体属于哪种情形或者需要更专业的法律建议,建议您及时向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咨询。
二、赔偿金补偿金需要交什么钱
赔偿金、补偿金是否交税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在个人所得税方面,经济补偿金有一定免税额度,赔偿金若属民事赔偿性质一般不需缴个税;在其他税方面,通常不涉及增值税、营业税等税种缴纳。
在个人所得税方面,对于经济补偿金,当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时,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部分单独适用综合所得税率表计算纳税。而对于赔偿金,像合同违约赔偿金、侵权赔偿金这类民事赔偿性质的,一般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在其他税方面,赔偿金、补偿金一般不属于增值税、营业税等应税行为范畴,所以通常不涉及这些税种缴纳。税收相关法律规定较为复杂且具体情况可能存在差异,如果您对赔偿金、补偿金交税问题还有疑惑或者涉及具体的税务事项,建议您向专业的税务律师或者税务机关进行咨询,以确保税务处理的合规性。
三、赔偿金补偿金是按工资拆分的工资算吗
赔偿金和补偿金的计算一般按应得工资算,而非拆分后的工资,计算时应以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得工资为依据,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在经济补偿金方面,依据《劳动合同法》,其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这里的月工资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应得工资涵盖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赔偿金则是在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支付,标准为经济补偿金的二倍,同样以应得工资作为计算基数,而非不合理拆分后的工资。这样规定是为了确保劳动者能得到合理足额的补偿或赔偿,避免用人单位通过不合理拆分工资来减少支付金额。如果劳动者在实际中遇到用人单位未按应得工资计算赔偿金或补偿金的情况,建议及时向专业律师咨询,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当探讨赔偿金补偿金仲裁是否只有一次机会时,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需要深入了解的地方。事实上,虽然一般意义上仲裁是一裁终局,但在特定情形下,比如存在仲裁程序违法、证据伪造等法定事由时,是可以申请撤销仲裁裁决并重新进行的。而且,即便仲裁结果已定,如果对赔偿金额的计算依据、补偿范围认定等有疑问,后续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还能通过诉讼等途径进一步处理。要是你对赔偿金补偿金仲裁的这些拓展问题或者其他相关困惑,欢迎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认证律师
普法人次
最快响应
继续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