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情况下劳动合同会终止
劳动合同在多种情形下会依法终止。劳动合同期满且双方未续订、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劳动者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失踪、用人单位被宣告破产、用人单位被吊销执照等失去合法经营资格或决定提前解散,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都会导致劳动合同终止。
解决措施和建议如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在合同期满前合理时间内协商是否续订,避免到期未处理导致纠纷。
2.劳动者临近退休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时,单位要做好相关手续交接。
3.出现劳动者死亡等情况,单位按规定妥善处理合同终止后续事宜。
4.企业面临破产、吊销执照等状况,要依法依规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权益。
二、哪些情形会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呢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以下情形会导致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1.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例如,劳动者提供虚假学历证书骗取录用,企业隐瞒关键劳动条件诱使劳动者签约。
2.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像合同中约定“工伤概不负责”,排除了劳动者获得工伤赔偿的权利,此类条款无效。
3.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如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严重超出法律规定的上限,该条款因违反劳动法规而无效。
劳动合同无效需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三、劳动合同终止时员工权益如何保障
劳动合同终止时,可从以下方面保障员工权益:
经济补偿:依据《劳动合同法》,若因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续签(维持或提高待遇员工拒签除外)、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等情形终止合同,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标准为按员工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按一年算,不满六个月支付半个月工资。
工资结算:单位应在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性付清员工工资,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
社保和档案转移:单位需在合同终止后15日内为员工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出具证明:单位应出具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这是员工申领失业金等权益的重要凭证。
当探讨什么情况下劳动合同会终止时,除了常见的几种情形外,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劳动合同终止后,员工的经济补偿问题,一般在符合法定情形时,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另外,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还需履行一定的义务,如出具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等。若你曾遇到劳动合同终止相关的状况,或者对合同终止后的补偿、手续办理等问题存在疑惑,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