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怎样算解除劳动关系?

最新修订 | 2024-09-22
浏览10w+
孟理昕律师
孟理昕律师
执业认证 平台保障
咨询我
评分5.0分服务:234人
专家导读 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的认定是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且办理离职证明。解除劳动关系意味着个人和用人单位之间不需要再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合法劳动关系成立后,并非一成不变,正如普通合同有解除情况一样,劳动合同在出现无法维持情形时也要解除。
双方怎样算解除劳动关系?
双方怎样算解除劳动关系?

一、双方怎样算解除劳动关系

出具《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并且办理离职证明。因劳动合同的解除用工双方的权利义务即行终止:

1、用工双方合意解除劳动关系。

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满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则不再履行。按照《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协议解除劳动合同的,没有必要分清是谁的责任导致。

2、过失性辞退和非过失辞退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

过失性辞退即劳动者的行为违反《劳动法》和行政法规的规定,由用人单位予以辞退而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关系消灭。即《劳动法》第25条规定的情形;非过失性辞退是指非因职工原因由用人单位辞退职工而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情形,但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即非过失性辞退情况):(一)劳动者患病或者因工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致使原合同无法履行时,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

3、经济性裁员和企业富余职工辞职导致劳动关系解除

用人单位濒临破产或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被裁员人员即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劳动法》第27条对此类劳动合同的解除作了明确规定。企业富余人员辞职按国务院有关规定是允许的,同样也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

4、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

《劳动法》第32条规定了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3种情况:(一)在试用期内;(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

5、劳动合同终止导致劳动关系的自然解除。

《劳动法》第23条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终止,即“劳动合同期满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劳动合同即行终止。”

二、解除劳动关系的情形有哪些

(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2、用人单位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3、用人单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4、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5、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6、用人单位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劳动者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7、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8、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危险作业Σ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1、用人单位提出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2、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用人单位提前30日通知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的;

3、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用人单位提前30日通知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的;

4、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用人单位提前30日通知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的;

5、用人单位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依法裁减人员的;

6、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依法裁减人员的;

7、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

8、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依法定程序裁减人员的;

9、劳动合同期满,劳动者同意续订劳动合同而用人单λ不同意续订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10、因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而终止劳动合同的;

11、因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λ决定提前解散而终止劳动合同的;

1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一般的解除劳动关系都需要签订解除劳动关系的协议或者合同,解决清楚双方的工资问题以及劳动补偿问题,防止因解除劳动关系而引发的劳动纠纷。解除劳动关系以后,大家对于解除劳动关系已经达成了共识,双方也就不存在劳资纠纷以及劳动补偿纠纷了。

立即免费测试 仅需1分钟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展开
本文7k字,预估阅读时间15分钟
浏览全文
文章速读
问题没解决? 125200人选择咨询律师
6743位律师在线平均3分钟响应99%好评
双方怎样算解除劳动关系?
一键咨询
  •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5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3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3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4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6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7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8****85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0****730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66****8327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1****1483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扬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2****268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盐城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南通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2****0772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 135****67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5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8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8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0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6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6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8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0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5****6730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6****3537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8****183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淮安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5****5821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1****8003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50****0677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徐州用户3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苏州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74****1651用户4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无锡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43****3852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132****7038用户2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宿迁用户1分钟前提交了咨询

劳动关系·推荐文章

律图 > 法律知识 > 劳动纠纷 > 劳动关系 > 双方怎样算解除劳动关系?
顶部
温馨提示
浏览更多,不如直接问律师
律图法律咨询 24h在线
18万+

认证律师

15亿+

普法人次

9

最快响应

徐州181****3775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扬州180****347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78****9180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徐州181****3775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扬州180****347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78****9180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徐州181****3775用户3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扬州180****3479用户4分钟前已获取解答
南通178****9180用户2分钟前已提交咨询
立即咨询(问题解决率99%) 推荐使用

继续换一换

请向右滑动验证
法律风险自测隐私保护
00